標籤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氣溫流感削醫療撥款並非主因



近日,社會的焦點都集中在急症室及內科病房爆滿的問題上,有人說是由於氣溫及流感造成,也有人把矛頭直指政府削減醫療撥款所致。但事情的主因真的是大家所想,還是另有內情呢?

氣溫流感並非主因
作為一個內科醫生,冬季病房爆滿可謂在我畢業以來從未間斷。主要成因是因為公立醫院床位一向不足,尤其以內科最為嚴重,以我工作的醫院為例,即使在夏天的日子,病房的入住率也往往高過100%,也即是飽和水平,試問還有什麼空間來應付因季節或其他因素而帶來的額外服務需求。也即是說,病房爆滿根本上反應政府多年來嚴重低估了醫療服務需求,不是天災,乃是人禍。請高官及局長們不要把責任推到天氣身上。

削醫療撥款亦非主因
不要誤會,我從來不是要為政府開脫,作為政策當局,弄至如斯局面,實在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事實上,政府對醫管局撥款亦每年增加,今年亦不例外。以醫管局當局亦一早表明不會削減現有服務,把現在的病房爆滿和來年的削款硬拉在一起,並無理據。

那方面有責任呢?
亳無疑問,特區政府在這事件之有兩大過失。第一,當局多年來低估了人口老化、病人病情複習化及病人權利增加所帶來的額外醫療需求,沒有早作準備,早一點增加對醫療服務開發,造成現在局面,政府要承擔政策過失的責任。第二,政府在削減撥款事件上明顯宣傳不足,完全被動,令市民把削款及病房爆滿連在一起,造成公關災難。

除了政府之外,醫管局當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每年醫管局高層都會開會商討如何應付冬天流禽及病房爆滿問題,但結論往往是沿用上一年的方法,減少非緊急服務,舊酒新瓶,對解決問題幫助有限。醫管局應當積極向政府反映市民對醫療服務的實質需求,據理力爭,向政府爭取更多資源,開發病床。更重要的是醫管局要向公眾說明,政府所給的資源只是足夠提供有限素質的服務,請當局不要再在公眾面前打腫臉充胖子。當病人發覺所得服務與自己的期望有落差的時候,往往只好令醫護人員成為磨心。

那麼業界有責任嗎?我們在罵人之時,也應自省。早年前我曾聽過醫管局計劃在要求所有醫生在進入專科培訓之前,做一年駐院服務醫生。這一政策不但可以增加醫生對其他醫科學科的知識,亦能增加當局調配人手彈性,解決部份不受歡迎科目如內科、急症室、兒科等的窘境。可惜,由於各科學院之間未能有達成共識,結果政策不了了之。另外,我們亦要撫心自問,政府若大力加開病床,我們有足夠醫生嗎?我不知道香港醫生是否不足,但我可以肯定在公立醫院裏,醫生是不足夠的。

今天有位有長期病患的長者因看到新聞之後,主動要求出院。他說他想空出床位給其他在急症室的病人,由於他的情況並不穩定,最後他的要求被我婉拒了。他的事件令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位高官,她在大眾面前說天堂已給她留了位置。我不是教徒,不懂評論她的說法,但若她所言非虛,將來她在天堂遇到這位伯伯,實在情何以堪呢?

吳志豪 醫生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 副會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