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退而結網



近日公立醫院病房爆滿的問題有所舒緩,原因不是由於管理層的所謂舒緩措施見效,而是多得傳媒的大力宣傳,產生負面效應,令很多市民只好到利人市場接受治療,減少了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可是,有一點觀察令我心感不安,想跟大家分享。我發覺很多同事、傳媒及市民仍然認為今次事件的出現是由於政府削減了醫管局2億元的撥款引起,我認為這說法不是事實。不要誤會,我不是要為政府開脫,而是我們斷不能因忿怒而影響判斷, 我否定這說法的理據之前的文章巳說, 恕不贅述。我憂心這繆誤的出現不是怕他影響政府民望, 而今屆政府以鬥爭為綱,以挑撥矛盾為領的政策也沒有什麼民望可言, 我憂心的是大家錯誤分析問題成因, 令問題無法解決。

我認為問題的主要有兩個:
  • 第一, 政府多年來有意抑壓公共醫療開支增長。因為政府一向認犯為公共醫療開支的增長是無窮無盡, 在病人權益抬頭的年代, 公共醫療服務質素不能與國際標準差距太遠, 唯一迫令市民使用私人醫療服務的方法, 就只有在輪候時間方面著手, 也即使說, 要病人在急症室等待八個小時的現象,是政府有意經營出來的。政府擔心人口老化, 而市民的醫療開支全由政府擔起, 長遠不能維持。有很多人問, 為什麼政府很花錢在高鐵而不花在民生, 有人說是要討好大陸政府, 這點是否主因, 我不知道, 但我相信政府視醫療為開支, 視基建工程為投資, 兩者有很大分別。比方說, 我們可花數十萬元來買股票, 而不肯花數千元來為母親換一部電視机一樣。政府這政策當然不妥:其一, 這做法有道德問題; 其二, 政府抑壓醫療開支, 令民怨沸騰, 反而要用更多資源平息, 省卻了一台救護車, 卻要買一台水砲車, 實在得不償失; 其三, 投資醫療也不一定是倍本生意, 而很多地方如泰國及新加坡, 醫療旅遊發展也為該地帶來可觀收入。
  • 第二, 政府漠視了醫療進步所帶來的額外支出。還記得有一位前輩腫瘤科醫生跟我說, 現在要治療一位鼻胭癌的病人跟他二十多年前畢業時所用的時間及資源可謂多數十倍以上。可惜, 政府撥款机制因循守舊, 醫院要增加資源就一定要增新服務, 卻無視舊有服務因醫療水準提昇所帶來的額外資源需求。
總括而言, 問題癥結在於政府多年來不敢增加醫療支出對政府總收入的比例, 我會的陳沛然會長早前也指出,只有大幅增加公營醫療的經常性開支及推行自願醫保, 問題才有望得到解決。

近日, 我聽一位有資深立法會議員表示, 以他記憶所及, 議員及政黨一向鮮有阻礙建設醫院的撥款。既言, 阻力不在議會, 也不在傳媒, 更加不在市民及業界, 我們要問 阻力從那裏來呢? 護理界己登報向政府表達不滿言, 與其臨淵羨魚, 不如退而結網, 現在業界應當一起坐下來看有什麼方法迫令政府改變政策。

吳志豪 醫生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 副會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