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醫德?
醫德對其他人說是一個醫生印象,對醫生來說可以是一門學科 - 醫學倫理。
考慮治療時,往往是從四大元素找出平衡,包括:
不要做成傷害 do no harm,
自主 autonomy,
最佳利益 best interest or beneficence 和
公正 justice
除了四大元素外還有其他專業守則,香港醫務委員會出版的 醫生專業守則共有47頁。我每年向執業醫生授課,每課至少花兩小時只能講解皮毛,在這裡我試試用幾百字深入淺出講解。
首先不要做成傷害 first do no harm,是提醒醫者治療時以盡量不傷害病人為出發點, 可是大家明白有很多治療都是有風險的,藥物有副作用手術會有風險,做手術第一刀已經是傷害了。 但是為何醫生仍然會為病人動手術呢,是基於病人最佳利益。
最佳利益 best interest/ beneficence用字面解讀也可,治療成效比傷害高,醫生便考慮使用。但是是否醫生認為治療成效比傷害高便要迫人家接受呢?絕對不是,因為醫生尊重人的自主權。
自主 autonomy,病人有自主權可以反對大部份醫生的建議或治療,可是病人自主權並不是絕對的,當遇到公眾利益(例如高傳染性病:沙士或伊波拉),傷害自己或別人時,其自主權要暫時退讓。有少部份病人會要求醫生開咳藥水、做不需要檢查、甚至要求醫生做手術切除身體某些東西,病人可以以自主權迫醫生做嗎?如上段也不能,因為醫生也有自主權可以反對。很多人說看不同醫生得到不同的建議,感覺奇怪,醫生不是軍隊或紀律部隊,不需要統一指令,醫生可貴的也是有自主權,可以因應不同情況和病人接受程度,和病人商討後作出決定。十位醫生有三四種建議是很平常的,醫生甲說出自己的診斷和建議治療方法,醫生乙可以有另外的見解,應互相尊重,病人理解後可自行選擇接受哪位醫生治療。
公正 justice是最難講得好的課題,大概是明白公共醫療衛生資源是有限的,怎樣用公平平等態度決定誰得到什麼待遇。
我們為病人治療時,往往是從四大元素找出平衡,do no harm只是四大因素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